近段时间以来,以镍为代表的有色金属价格异动引发市场强烈关注。3月7日至8日,伦敦金属交易所镍期货价格出现暴力拉升,2天累计涨幅达248%,直接导致伦敦金属交易所镍期货停盘、上海期货交易所沪镍5天出现3个涨停,2个跌停。期货价格不仅失去了对现货价格的指导意义,而且给企业原料采购、套期保值造成了障碍和困难,扰乱了镍上下游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对全球镍及上下游相关企业造成了严重影响。
镍金属广泛用于飞机、雷达等各种军工制造业、民用机械制造业和电镀工业等领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重金属部主任段绍甫表示,镍价“外高内低”影响我国镍及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我国是全球最大镍消费国,但镍资源贫乏,原料对外依存度超过90%。而我国进口镍原料普遍以伦敦金属交易所镍期货为定价基准,“外高内低”局面将导致国内企业进口积极性降低,影响原料供应,不利于我国产业链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更不利于我国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专家认为,本轮镍金属价格大幅上涨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不确定因素增多,大宗商品市场风险外溢,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叠加疫情影响、环保投入加大、生产成本刚性上升等,造成大宗原材料价格总体高位运行,下游消费持续快速恢复,市场供需总体处于紧平衡状态。
段绍甫认为,全面提升我国镍供应链稳定性和安全水平是应对我国镍金属非理性上涨、保障我国镍等矿产安全以及应对“镍期货事件”等突发事件的治本之策。
当前,我国镍等矿产发展长期向好和大量进口原料的根本局面不会改变,因此必须统筹谋划国家储备体系建设,政府和骨干企业探索建立统筹兼顾、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相结合的储备体系,有效地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进一步保障全产业链的供应链安全,推动建立多元化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体系。
国家多次释放出将继续确保大宗商品保供稳价的强烈政策信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也多次发出呼吁,强调坚决维护有色金属市场平稳运行秩序,协会将切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的工作要求,密切跟踪行业运行形势,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建议,向企业警示风险。
段绍甫建议,有色行业企业要自觉践行《中国有色金属行业自律公约》,强化行业自律,稳定市场预期,维护市场价格秩序,防范有色金属产品价格恶意炒作和非理性大幅上涨,全力保障国内大循环的平稳健康运行。
有色金属行业具有市场化、国际化、金融化的典型特征。有色金属企业要提高防范风险意识,提高对风险管理工具的运用水平。企业“走出去”要充分熟悉国际市场规则,做好突发事件应对预案。
专家表示,“镍期货事件”凸显了推进相关有色金属品种期货国际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下一步要加速推进我国镍期货国际化进程,提升我国大宗商品定价能力。
“在顶层设计下,如果能采用‘国际平台、保税交割、净价交易、人民币计价’的市场化采销定价模式,不仅能够树立我国坚定市场化贸易的形象,提升我国大宗商品定价能力,还能够降低境外中资企业套期保值风险。建议强化对镍产业格局变化和趋势性研究工作,抓紧培育镍衍生品期货品种。”段绍甫说。
近年来,全球镍矿投资新增项目多数由我国企业主导,中资企业在境外项目的实施情况直接影响全球有色金属市场的稳定。与生产、消费、市场占有的份额相比,我国在有关国际组织中发挥的作用相对较弱。“建议加大对行业协会加入国际组织的支持力度,更好发出中国声音。”段绍甫说。(经济日报)